河口:小茶葉托起致富夢
云南網
時下,正在春耕春播的大好時節。日前,筆者在重慶市石柱縣大歇鎮龍泉村新屋組看到,村民們正在忙碌著種植甜象草、紅象草、甜高粱等優質牧草,為助推牧草產業大力發展夯實了基礎。
“牧草還需要種嗎?這里不是到處都有青草嗎?”筆者好奇地問道。務工村民劉安川笑著介紹:“我們種的牧草與一般的青草不一樣,這個營養價值更高,更有利于牲畜生長,也比飼料更綠色生態。”
據了解,甜象草、紅象草等牧草栽種技術簡單,體內蛋白質和維生素豐富,營養充足,每年在夏冬可收割兩季,是發展節糧型養殖業的最佳選擇,還有保持水土的作用。
大歇鎮因畜牧養殖大戶較多,秋冬兩季糧食食物消耗量大,牲畜食物比較緊缺。為有效解決牲畜秋冬季食物,龍泉村支“兩委”干部經多方考察,于2019年投入集體資金10萬元,流轉閑置土地100畝,種植起了甜高粱牧草,為眾多養殖戶提供牧草資源,助力養殖產業發展。
廣西春繭高價上市豐收可期
廣西農業農村廳網站
為完善好產業發展鏈,走上雙贏之路,龍泉村利用石柱縣農業農村委的50萬元幫扶資金,建起了秸稈加工廠,將收割的牧草加工后打包,按照每噸580元的價格進行銷售,在2020年銷售牧草在700噸左右。
“我們利用農閑時節,在這里務工,實現了家門前就業,每天還有100元的收入,每年家庭增收在1萬元左右。”在這里務工的群眾說。
據該牧草種植場負責人介紹,發展牧草產業以來,基地季節性務工有20余人,不但有效利用了當地的剩余勞動力助農增收,還能增加集體經濟收入。在2020年,該村集體經濟分紅收入有1.6萬元。
為念活多方共贏的“致富經”,加大牧草產業和牲畜養殖產業的發展力度,今年入春以來,龍泉村引進了多年生的甜象草、紅象草等優質牧草進行種植,形成了牧草種植、牲畜養殖的良性循環產業鏈,以此確保農戶、村集體增收和生態增效。
聲明:本網部分文章轉自互聯網,如涉及第三方合法權利,請告知本網處理。電話:010-62110034
閩侯:建好“菜園子”裝滿“菜籃子”
福州日報